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知新以进益——我院举办第二期“潞河-北医临床研究方法与实践研修班”

发布时间:2016-05-1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jpg

  继3月26日第一期“潞河-北医临床研究方法与实践研修班”成功举办后,收到各科室有志于科研工作的医护工作者好评不断,在收集整理了第一期培训学员所反馈的培训需求后,我院于5月13日又举办了第二期研修班,并且有针对性地将授课重点放在近年来深具科研潜力且与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诊断试验”这一课题上。全院共有百余人参培,且有外院同仁慕名前来听取本次培训。

  我院副院长陈学明在发言中提到,如何从临床问题提炼学术问题是一名临床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科研能力,这项能力需要不断地汲取新的、全面的知识来获得进益。我院举办的一系列科研培训旨在帮助大家完善所需的各方面知识,从而提升我院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推动医院整体科研水平进一步发展。

  培训的第一部分,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詹思延教授讲授了“循证医学在临床诊断与筛查项目评价中的应用”,从循证医学角度讲述了诊断试验与筛查试验的意义,通过阐释定义及举例说明使大家对诊断试验有了初步的认识。作为多个市级基金参评委员,詹教授强调道:北京市教委等基金组近些年愈来愈重视诊断试验方面课题的申报,所支持的项目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诊断试验”科研前景广阔,是科研工作者申报的又一新方向。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张博恒教授在“诊断试验的设计”部分介绍了诊断试验的分期(Ⅰ-Ⅳ期)、各期的特点与架构,以及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与诊断试验常见的偏倚,并提出设计诊断试验的最终目的在于“确定患者通过这个试验是否获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高文静副教授在“筛检”部分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筛检的定义及意义,介绍了筛检的评价方法与思路、常见的偏倚,并与参培人员就“筛检是否带来过度医疗”进行了简短的探讨。在“诊断试验的质量评价”部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李志霞介绍了诊断试验质量评价的内容、以QUADAS-2为代表的质量评价工具以及不同偏倚风险对应的适用性评价。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临床流行病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彭晓霞教授在“诊断试验的样本量估算”与“诊断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两节课程中讲解了样本量估算的三种方法,指出合适的样本含量有助于研究者用最合理的资源发现有意义的临床差异,介绍了在诊断试验中常见的“四格表”以及“ROC曲线”,并通过现场同步操作PASS软件演示了如何利用工具进行样本量估算。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张丽帆分享了协和医院诊断试验的成功案例“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h1细胞免疫反应鉴别诊断活动性结核病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应用研究”,展示了如何实地操作诊断试验的设计、实施与对结果的统计分析,使参会者对如何进行诊断试验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培训会结束后,大家仍意犹未尽,纷纷与授课老师进行一对一沟通,就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详细地与教授们进行探讨,并获得了相应的指导。根据会后收集的反馈意见,听课学员均表示这样的培训使大家所获甚多,希望今后能不断举办类似课程,以补充所需的科研知识,努力将自身培养成能符合大型三级综合医院需求、兼备“临床”与“科研”双重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