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管理 >>天使之窗 >>天使风采 >> 正文

天使之窗

天使风采

我与潞河共成长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jpg

  伴随着铲车有节奏的铲动,矗立了30余年的老门诊楼将被夷为平地,四期工程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日月轮回,新旧更迭交替,消失的是岁月,老去的是容颜,抹不去的是记忆……

  1982年9月参加高考后的我被通县卫校(北京中医学校)护士专业录取,那时的授课老师多数是通县医院(潞河医院)的临床医生护士,我被他们丰富的临床知识与精彩的讲述深深地吸引了。1985年的春天,我被分配到手术室工作。还记得参与的第一个急诊手术是在一个夏天的凌晨,住在平房宿舍的我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刘士栩!有紧急手术!医院叫你快去!”我随手抓起外衣,打开门,一个个头不高的年轻男人焦急地用乞求语气说:“我爱人生孩子难产,要剖腹,叫你快去。”我边提鞋边向医院手术室跑去。母女平安,我从手术台下来站在窗前整理器械,一轮红日刚刚跃出地平线,白天工作开始了。三十多年来,这样的事不断发生着,也时时刻刻发生在我周围同事的身上,早已习以为常,只是随着通信与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更加的便捷。今年春节大年初一早晨,一个病人家属看我上完夜班又接着上白班,好奇的问我这么没白天没黑夜的上班是不是收入很可观。我实情相告后,他一脸不解与疑惑。我解释道,医疗也有师徒传承的职业特点,潞河医院的创始人是美国的一对夫妇变卖自己的家产满怀着仁爱之心在通州开办的一个妇婴诊所,所以潞河一百多年的历史一直传承着敬业、仁爱、奉献精神内涵。我们扪心自问,一百多年前美国夫妇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今天做不到了吗?

  1987年5月,我调到大内科工作,那时内一组主要收治心血管疾病病人,有2台监护仪,2张监护病床,收治重病人有限,治疗手段单一。内三组以收治消化道疾病、农药中毒病人为主。还记得那台绿色笨重的鸟牌呼吸机吗?“呼哒、呼哒”的机器运转声曾经挽救过无数的生命.....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小大夫小护士都已成长为科室的栋梁,随着医院的发展,我们也步上讲台,传道授业解惑,向更广泛的领域传承潞河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十年的人生五味,三十年的最好年华,我奉献给了潞河,潞河也成就了我!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席卷了全国,也让医疗卫生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也置身其中。基于我的表现,各级领导给了我莫大的荣誉,北京市、通州区抗击非典型肺炎优秀共产党员,被选举为通州区第六届党代会代表参会。2004年的4月调入肠道门诊,我开始了职业的另一新专业“防控传染病”。2005年2月8日,感染性疾病科正式开诊接诊病人,我被任命为护士长。开始,我自认为我有大内科16年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高自考14门临床课合格,工作起来应该如鱼得水,但实际情况却让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2006年我参加了中国医科大学5年制护理本科的学习,在40余人的班里,我是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最刻苦最认真的学生。寒来暑往,春去秋来,2011年7月我顺利毕业了,那一年我46岁。和我一起成长的还有我的科室,我的团队,从单一筛查、门诊输液,到现在病床的建立,专业细化,疾病谱的扩展,承担着通州区以及京东地区防控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任。护理团队由最初的7人发展到17人,且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团结、友爱、奉献、进取是这个团队的精神体现。三个月后,感染性疾病科也将搬入新址,一个崭新的未来也将呈现在我们面前……

  感恩潞河,我在潞河哭,我在潞河笑,我在这里恋爱、成家、生子,我在这里学习、工作、成长.......潞河给我成长的沃土、阳光、水分、养料,我回报以赤诚与忠心!

  (感染性疾病科 刘士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