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我院顺利通过北京市疼痛工作检查
近日,我院顺利通过了由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组织的疼痛工作检查。李晓辉副院长带领我院疼痛诊疗质控小组成员认真准备,迎接来自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杨阳主任和北京胸科医院史鹤玲主任对我院的检查。
李晓辉副院长首先对两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2015年以来我院的癌痛规范化治疗管理工作,从医院落实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情况、癌痛的规范化诊疗、癌痛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止痛药品的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随后,两位专家前往肿瘤科病房进行了实地检查。史鹤玲主任就检查所要求的项目一一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检查,对肿瘤科癌痛患者的病历书写提出了表扬。在科室提问环节,临床医生的表现也得到了检查专家的肯定。在检查结果反馈环节中,史鹤玲主任首先肯定了我院癌痛诊疗工作的亮点所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李晓辉副院长表示我院将继续重视癌痛诊疗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保持目前的工作亮点,改进缺点,使医院癌痛诊疗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我院对疼痛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一直非常重视。自2015年第一次癌痛检查后,举办了多次院级的癌痛诊疗知识讲座,对提高全院医师、护士的癌痛诊疗水平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近两年来,肿瘤科强化了对癌痛诊疗工作的管理,裴文仲主任主导的科室癌痛诊疗小组对癌痛工作进行了细化,从病程记录、药物使用、用药途径等多方面进行医师培训和规范,同时外请疼痛治疗专家讲课、会诊,短期内使肿瘤科的癌痛治疗水平迅速提高。这次癌痛工作检查,医疗部很早即开始组织、协调院内各相关科室进行准备,对我院顺利通过检查提供了有效保证。
此次癌痛工作检查的顺利通过,标志着我院的癌痛诊疗已经进入了合理、规范的轨道。相关科室还将继续努力,对癌痛工作常抓不懈,使医院的癌痛诊疗水平持续提高,造福通州区癌痛患者。
知识链接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癌痛的治疗得到了肿瘤专家、肿瘤专业医师以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计委很早就制定了癌痛治疗规范,在所有癌症相关医院推广。
引起癌痛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分为肿瘤相关性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和非肿瘤因素性疼痛三大类。肿瘤相关性疼痛是指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导致的疼痛。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是指由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的疼痛。而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这些都属于癌痛的范畴,都需要关注和干预。癌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
在进行癌痛治疗之前,正确的癌痛评估是前提。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癌痛应当采用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效应用止痛治疗手段,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预防和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癌痛药物止痛治疗的五项基本原则为:一、口服给药。口服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病人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病人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二、按阶梯用药。指应当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中、重度的癌痛可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三、按时用药。指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止痛药。按时给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目前,控缓释药物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强调以控缓释阿片药物作为基础用药的止痛方法,在滴定和出现爆发痛时,可给予速释阿片类药物对症处理。四、个体化给药。指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程度,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使用阿片类药物时,由于个体差异,阿片类药物没有理想的标准用药剂量,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使用足够剂量药物,使疼痛得到缓解。同时可以考虑联合用药的可能。五、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机体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时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要根据癌症患者疼痛的程度、性质、正在接受的治疗、伴随疾病等情况,合理选择止痛药物和辅助药物,个体化调整用药剂量、给药频率,防治不良反应,以期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