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 正文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EICU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危重患者

来源:EICU 发布时间:2018-01-3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017年入冬以来,流感肆虐,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病人就诊率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

大场景1.jpg

  作为通州区最大的医疗救治中心,我院承担着京东地区危重患者的救治义务。自去年12月以来,流感导致的重症肺炎患者“批量”出现在医院中,一时间因病毒性肺炎导致的呼吸衰竭的患者数量竟然占据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部分患者病情进展急速,尽管将呼吸机的支持水平调至最高状态,仍无法维持患者的基本氧合。往年,这类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终会因持续低氧而失去生命。值得庆幸的是,今年我院EICU已成熟开展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一项危重患者的终极生命支持技术,使危重患者生命的延续有了新的希望。

  体外膜肺氧合,英文简称ECMO,它是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其原理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膜肺)氧合后再将血液泵回体内,可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ECMO治疗期间,患者的全身氧供和血流动力学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宝贵时间。

  宋某是一位因病毒性肺炎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于12月27日夜间22点40收入EICU,当时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在呼吸机氧浓度达到100%、压力水平很高的情况下,患者氧分压勉强达到66mmHg,继续增加呼吸机条件已无济于事。这一刻,真的体现出什么叫“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快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挽救患者生命,叶钢主任当机立断:为患者行ECMO治疗!家属亦不离不弃,即使只有一线希望,也要全力以赴!这已经是科里在短期内同时进行的第三例ECMO,面临缺机器、缺人手的窘迫局面……主任多方调动,一方面安排人员到外院协调机器,一方面发动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到场,积极准备迎接挑战。1小时内王玉光护士长、张奇峰、尹小雪、蔡彤鑫、王双双等许多医护人员从家中赶到科室,投入到前期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拼图1552.jpg

  凌晨1点半,机器到位。装管、预冲、备物等术前准备完毕。马上穿刺置管……床旁手术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台上严谨、台下配合,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终于,凌晨3点,当患者的血氧在ECMO机器运作的瞬间由69%上升到99%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兴奋,为之动容,疲惫一扫而光!因为经过大家的努力付出有了结果,更体会到了膜肺的“魔”力!

  成功上机只是开始,ECMO运行中需要实时看护,连续监测,随时分析,预防院感,优化处理。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救治,需要安排专人看护,专人值守,单靠一个科室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关键时刻,我院的护理团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护理部张喜维主任多方协调,前后共有其他科室的7位护士姐妹加入到这场战斗中。医疗团队更是夜以继日,连续3周停休,全员在岗,叶钢主任与刘德林医生交替24小时带班,所有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值守,尽最大努力保证科内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拼图2.jpg

  为了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前一段时间,护士长王玉光参加了ECMO专题护理培训班,掌握ECMO患者上机期间的管理重点及护理措施,包括管路的管理、肺部护理,甚至医护配合以及在患者行ECMO治疗期间给予床边端坐位进行肺康复治疗。正是在严谨的医疗方案正确实施的基础上,辅以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重症患者宋某在入院第6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第10天顺利撤离ECMO治疗,第17天患者康复出院。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在院领导、医疗部、护理部及科室主任的关心下,在全院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下,EICU成功掌握并利用ECMO技术,让膜肺在关键时刻充分彰显它的“魔”力!

  潞河在迅速发展,作为潞河急救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潞河急救人也在奋力前行,与患者共同战胜病魔,为医院的快速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Baidu
map